7月3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,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,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。
疫情加剧了外部环境的变化,中央高层明确当前的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,我国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,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重点如下:
一、这是持久战,加快形成“双循环”新格局
对于当前的形势判断,会议认为,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,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。
会议指出,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,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,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,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,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,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,更多依靠科技创新,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,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。
何谓“双循环”新格局?7月21日,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在这个座谈会上,对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有明确的阐述。
习近平强调,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、世界经济低迷、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,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,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,大力推动科技创新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,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,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,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,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,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。从长远看,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,各国分工合作、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。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坚持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,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,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”概念的提出,一定程度上是对上世纪“国际经济大循环”经济发展模式在新时期的拓展和发展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,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曾依靠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产业,融入了“国际经济大循环”,并实现了此后自身经济的较快工业化和产业体系发展。目前,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,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明显外溢效应的大国经济体,因而再简单依靠参与国际经济循环,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。
“这不是要走向封闭经济,而是要一体两面地看,一方面要壮大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,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动经济高水平开放,更主动和高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。壮大国内经济循环,是一项系统工程,不只是简单的扩大内需。”冯煦明表示。
二、货币政策表述有变化,综合融资成本要明显下降
疫情冲击下,我国上半年经济下降1.6%,其中一季度下降6.8%,二季度增长3.2%。
会议肯定了二季度我国经济取得成绩,指出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产业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。这得益于我们统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,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。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,年中宏观政策定位,相较4月中旬定调来看,货币政策总量强调“合理”增长,融资成本则要“明显”下降。
这与市场预期比较一致,疫情初期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持续,随着经济的持续恢复,货币政策需要相应调整,比如4月末以来,货币政策边际有所收紧,已经在向总量适度进行切换,体现出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原则。
会议指出,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。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、注重实效。要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,注重质量和效益。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、精准导向。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,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。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、中小微企业。宏观经济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,促进财政、货币政策同就业、产业、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。
一季度数据发布之后,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时对宏观政策提出定位。会议指出,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,提高赤字率,发行抗疫特别国债,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,运用降准、降息、再贷款等手段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,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。
三、扩内需为战略基点,重点做好这15件事
会议强调,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,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新发展理念,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,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坚持深化改革开放,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维护社会稳定大局,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。
具体而言:
1.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,健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,强化医疗卫生物资储备,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,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。
2.要持续扩大国内需求,克服疫情影响,扩大最终消费,为居民消费升级创造条件。
3.要着眼长远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。
4.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,加快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实施步伐。
5.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,推动城市群、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。
6.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,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。
7.要全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。
8.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,用深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,实施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,继续扩大开放。
9.要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,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,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10.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11.要做好民生保障,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,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疫情对青年人就业影响,强化外出农民工就业服务,引导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业。
12.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,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、贫困县全部摘帽。
13.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推动实施一批长江、黄河生态保护重大工程,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。
14.要抓好应急管理,强化安全生产。
15.要有力组织防汛救灾,统筹抓好南北方江河安全度汛,精心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,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©2019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9004567号-1
地址:合肥市政务区潜山路100号琥珀五环国际A座15楼
电话:0551-62612077(服务), 0551-62657832(业务)